在對小朋友的天文地理知識拓展培訓愛好時,一定要考慮的一個關系就是,小朋友的年齡以及認知程度,今天,云南艾旅光電給大家來分析一下望遠鏡的選擇與小朋友的認知年齡有著哪些關系,應該怎樣衡量其中的利弊?
很多家長恨不得孩子一夜成人,一夜成才,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孩子有身體的成長規律,也有心理的成長規律,有著認知發展的規律。教育就是要遵照規律而因材施教。比如,我們對比發現:
0-3歲的孩子:對色彩、聲音比較敏感。這個時期顯然是不適合進行知識的教育的,也包括天文。
3-6歲的孩子:開始對節奏有興趣,是語言開發的較佳時期。孩子模仿能力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天文教育比較適合用童謠、童話方式導入。
7-9歲的孩子:開始對地理、歷史、傳奇有興趣,可以培養一些抽象的概念。想象能力的培養佳時期。孩子好動,喜歡接觸和了解感興趣的物品。喜歡通過拆解獲得知識。這個時期的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時間約為15-20分鐘。天文教育宜用詩歌、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等導入,可以適當參與觀星活動。
10-12歲的孩子:感知的教育基本完成,數字、語言已具備基礎能力,各方面的綜合知識獲得均衡發展。孩子的個性開始表現出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性很強。注意力集中時間可達30分鐘以上。部分孩子開始發育,進入叛逆期。天文教育可以從書本導入,或者從科學教育導入。
初中期間:孩子迅速進入青春期、叛逆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渴望平等和被認可,在學習的事情上,期望自己做主。這個期間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情緒容易波動,熱情不能長久。天文教育可以從航天新聞、科學故事、物理和數學等交互式導入,孩子可獨立拆裝天文望遠鏡,可獨立學習天文知識。
根據上述心理與身體的發育特征,我們提出的天文科普教育建議是:
幼兒園及以前的孩子,很難進行天文科普教育。
1-3年級,適合聽故事,看圖片,看視頻??蛇m當觀看行星。童話童謠是的媒體。
3-6年級,適合引導式學習,思考和觀察,是天文科普的黃金時期??梢酝ㄟ^語文、詩詞、地理、航天等入門常識導入天文科普??梢宰尯⒆营毩⒂^察太陽、月亮及主要的行星。
初中。孩子進入了獨立學習和思考的階段。我們更多地建議讓孩子自己拆裝望遠鏡,自己安排觀測和撰寫論文。
結論:3-6年級家長、老師帶著孩子玩望遠鏡,初中讓孩子自己玩望遠鏡。
望遠鏡的選擇
通常,我們不建議小學生購買天文望遠鏡,而推薦購買雙筒望遠鏡。主要原因有:
1、孩子太小,所謂的興趣是否能堅持下去,還不知道。
2、太便宜、太輕的望遠鏡,質量太差,不推薦購買。
3、真正能觀測到行星的望遠鏡,都不輕,操作流程也比較復雜,太小的孩子很難獨立操作。
4、望遠鏡比較占地方,收納、保管和維護都比較費事,使用頻率不高的話,是個累贅。
12-13歲以前(也就是小學生),建議購買雙筒望遠鏡,家長買個指星筆,和孩子一起觀星。早期可以買小一點的,后期可以買大一點的。這樣入門負擔輕,且教育效果比較好。但無論如何,參加協會組織的活動要比自己觀測效果好。
雙筒望遠鏡的指標:一般標記為20X50或者25X70,前者表示20倍的放大率、50毫米的物鏡直徑,后者表示25倍放大率、70毫米口徑。由于雙筒望遠鏡的倍率是固定的,口徑也是固定的,選購時先確定口徑再選擇倍率??趶皆酱?,進光量越多,看得更仔細。但同時重量也是關鍵指標,購買時一定要問清楚。
小學畢業后,孩子開始發育了,體能已接近成人了,可以考慮買一個可塑性大、可玩性大的望遠鏡,重點考慮DIY,因此,建議購買信達小黑、博冠天琴之類的。這里有個問題,就是配套的赤道儀的選購,建議購買比原配高一個等級的赤道儀,以備升級和增加軟件、電跟等附加設備的協調性。
在選購望遠鏡時,重量是一個繞不開的必選題。
一般望遠鏡的重量構成差不多1:1:1(鏡筒:赤道儀:三腳架),或者赤道儀占比更高一點。
入門級的望遠鏡,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大量的過來人都推薦口徑130-200左右的望遠鏡,是傳統的赤道儀,自己逐步選配電跟、GOTO軟件、攝影器材、攝影軟件等。費用3000-10000元左右。